在校园里,有些孩子虽然成绩平平,但他们的才华不会因此被忽视。
比如,初中二年级的刘廷闪,他的数学成绩虽然中等,但很喜欢去学校的科技角,搭建各种复杂的机械模型。
学校通过数智校园系统发现,刘廷闪在过去一个月里几乎每天都去科技角,平均每次停留40分钟。
“我们总是很高兴发现这些,他的父母也说没想到孩子的兴趣是这个。”老师回忆说,“现在他成了我们学校科技小组的成员,正开始学习编程。”
这样的故事在校园里并不少见。
那个总在操场溜达的学生,她的体能似乎很好,适合进体队;每天放学后泡在学校花园的学生,原来对园艺非常感兴趣。
新时代教育最美的一点,就是发现每个孩子的才能,学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“读书小机器”,而是找到属于他们的个性之路,朝着艺术家、科学家等梦想前行。
创新拔尖人才的“数字伯乐”
芯安数智校园平台的无感轨迹分析功能,改变了学校老师们对兴趣特长生传统的“盲选”状态,在校内各个兴趣教室或操场自动捕捉学生的活动时长,并生成详细的“潜能报告”。
资源调优的“靠谱参谋”
这一功能,也给学校管理者带来了好处。
他们可以随时查看校内学生使用的高频场所,比如成都高新区某小学的学生最爱的图书馆,日活动量达到校内活动量的50%以上,为管理者对资源调配的决策提供了佐证。
隐形优先的设计哲学
系统以“无感”为设计基础,我们希望在校园场景里,尽量减少人脸识别设备对学生的影响,以时空数据为主,让孩子们能自在地活动。
另外系统的识别技术,准确地记录了场所内学生的身份,解决了摄像头有范围限制、遮挡限制等等问题。
给偏才一个机会:当考试成绩无法定义学生时,特长为他们打开另一扇门;
给老师一双眼睛:所有教育工作者,都希望能发掘那个在操场独自观察昆虫的“达尔文”;给资源一个方向:让每间特色教室都等到真正需要它的学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