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,部署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,总体要求:
坚持立德树人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,满足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。
坚持以人为本,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,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,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、社会的关系,促进思维发展,培养创新精神,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坚持激发兴趣,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,强调学用结合,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,提升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。
坚持统筹谋划,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协同,积极稳妥推进,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先行先试。
其中通知强调,要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、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,分批设立人工智能教育基地、升级优化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、加强校际间资源共享等,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体验、学习、探究、实践的空间。
2024年,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,对教育教学、学习行为、校园管理等带来了深刻改变。
教育部公布确定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。未来,与人工智能共处将是一项重要的素养,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,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我们可以看到,各类人工智能助手已逐渐渗透了大家的日常生活,甚至在某些中小学,设有专为学生设计的数字人伙伴,可以提供教学服务、生活服务甚至情感服务。
校园作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,是孩子们深度接触和运用人工智能知识的第一步,各地各校积极建设智能化校园设施,不仅是对技术发展的响应,更是我国对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布局。